学习资料 2021-03-18 540
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集锦,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如何理解标题。【主标:明确歌颂对象;揭示全文中心。副标:明确说明对象;表明作者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2、为什么用落成而不用竣工或者完工?
【1、说明工程顺利结束2、表达庄重、庆贺之意】
3、注意寻找文中移步换景的句子。
【1、我从……2、我越过广场……3、我踏上……】
4、为什么文章第三段以记叙的方式插入有关纪念碑奠基的内容?
【反映了党和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对兴建纪念碑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突出设立纪念碑的伟大历史意义。】
5、文章说明顺序。【台阶=碑心石=背面的碑文=碑身东西两侧=小碑座=碑顶=大碑座的十幅浮雕】
6、为什么先写碑心石?【更好的凸显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7、为什么先写碑心石,而碑身东西两侧和小碑座合在一起写?
【1、集中说明花纹的象征意义,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对烈士的崇敬;2、先主后次,更好的说明中心。】
8、大碑座为什么放到最后写?
【这是文章说明重点,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自由民主解放付出的沉重代价。】
巍巍中山陵
1、如何理解文章题目。【1、体现陵园的特点,巍巍2、说明建筑群气势宏大3、表明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是文章的文眼。】
2、为什么中山陵选址在钟山?【1、钟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2、人文历史荟萃,景色鲜丽和谐3、中山先生的遗愿4、皇室民间社会活动多在此举行】
3、为什么吕彦直先生的设计方案入选?【1、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2、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3、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4、“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一句话中的“垂直”可以去掉么?【“垂直”意味着从入口处的石坊到平台之间的纯高度差是70米,但因为在实际游览中,中山陵是依山势而建,逐渐攀升的,所以游客可能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之大的高度差,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所以“垂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产生歧义。】
5、为什么陵园大道种植了许多高大的树木?【1、营造一种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2、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
6、文章第九段,从哪些方面说明平台四周景色气象万千?【1、日出日没之际2、阳光灿烂时3、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时】
7、找出本段的几个比喻句,说说它的作用。【1、以景作画,展示平台四周气象万千、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2、突出陵园的雄伟庄严和先生的不修功勋3、增加文采和说明效果,即气象万千的景色变化通过改变喻体加以实现。】
8、为什么中山先生的书法、题字、理念在中山陵随处可见?【1、突出显示的伟大革命思想,治国主张;2、让参观者随时重温、缅怀先生的丰功伟绩。】
9、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和先生有什么联系?寄托人们怎样的情感?【1、巍巍的气势很好的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也是中山先生精神的象征;2、无限敬仰、爱戴、悼念等。】
凡尔赛宫
驰名:声名传播很远。
摒弃:舍弃。
精湛:精深。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静谧:安静,宁静。
茵:垫子或褥子。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恬静:安静、宁静。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粼粼:这里形容波光闪闪的样子。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婷婷:形容人或花木美好,也作亭亭。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轶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情,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的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文中指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工,精巧,也说同工异曲型。
加冕:某些国家的君主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把皇冠戴在君主头上。冕,帝王的礼帽。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一.文学常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州城西南隅:角落。 2.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尝: 曾经。//驾:骑//憩:休息 ...
3.遂以名楼:于是,就。//以:用。//命名。 4. 事列《神仙》之传:记载。 ....
5.观其耸构巍峨
:高大雄伟的样子。 6. 高标巃嵸:高耸的样子。 9.上倚河汉:倚(靠着)//(银河)10. 俯拍云烟(低下头)11. 重檐翼馆:古代建筑的飞檐 ...
三.翻译下列重要语句: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3。[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
六.内容理解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特征,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3."上倚河汉,下临江流"一句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鹤楼的?
“上倚河汉”以仰视的角度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以俯视的角度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
4.文章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答:突出黄楼巍峨高大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手法。 举例略。
5.文章是怎样以精练的语言说明黄鹤楼高大雄伟的特点的?
答:答:文章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文章仅仅围绕黄鹤楼高大雄伟的特点进行说明,中间描写楼的建筑,围绕高来写。开头的传说以及结尾由比较而产生的赞语,除了说明其具有神异色彩外,也是为了衬托其高。
1
6.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7.崔颢的诗《黄鹤楼》和本文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
答:答:相同点: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 不同点:本课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课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颢的诗抒发思乡之情。
8.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答: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一“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1分)。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分)。
9.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所以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重要原因不在于其特色,更因为它们身上镌刻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答:滕王阁的声名益显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岳阳楼的流传千古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黄鹤楼的名扬四海原因较多——神话传说、唐崔颢《黄鹤楼》、李白对黄鹤楼的吟咏、阎伯理的《黄鹤楼》等,所以这种观点是对的
10. 综合实践。(3分)
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1)请写出《滕王阁》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上句“ 落霞与孤骛齐飞”。
(2)写出《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博大胸怀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 写出崔颢《黄鹤楼》中实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5.本文寓意深刻,由此演化出“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驴”字的成语、谚语、俗语或歇后语。
答:成语: 非驴非马 骑驴觅驴 卸磨杀驴 谚语:驴唇不对马嘴
附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集锦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集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考化学备考:第三单元知识集锦 语文版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初二下册政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 下一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