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2021-03-18 380
在每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都会有文言文阅读,想要解答好这类题型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通过练习能够积累做题经验,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子•告子下》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做这些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难度易。
A.举: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B.过:犯错/经过/过错/超过
C.虑:思虑/忧虑/思考/思虑D.色:神态
2.【答案】【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理解,难度中。
【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故选【乙】。
3.【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
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不随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难度适中。结合题干,子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空,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陋室铭》《论语·子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们一样爱他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春风中考试卷免费下载 中考文言文阅读《曾子杀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2019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锅巴救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象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2019年中考课外名著阅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条: 2019年江苏省常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及答案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