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讯详情
志愿填报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怎么样?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1-11-24369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海科大”)于2008年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基础上创建,2018年升格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院校。2021年有本专科在校生19000多人(含高职扩招四类学生),其中本科在校生7471人。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海南油气、高新技术、互联网、医药、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群,以**为导向,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办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大学。

学校现有海口市江东校区(美兰老校区)和云龙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92亩。美兰校区距海南省委、省政府4公里,云龙校区距海口美兰机场9公里。学校建有各类房屋61栋,用房面积48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256个。截止2021年9月,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校企合作仿真实训软件总值21890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2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中外期刊100余种,图书馆现有深图ILAS借阅系统和知网、超星等学术平台及瀑布流电子显示选书预阅屏3套,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

学校升本更名三年来,荣获海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校全国竞赛年度排位分列第9名、第6名、第3名,位列海南省同类高校第一名。学校在中国科教评价网评比中列22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综合竞争力第2名、民办院校第1名,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中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评比中位列第一。2021年获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基地(2021—2024)”、“2021民办教育产教融合双创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连续两届获评海南省“5A级社会组织”,同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理事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大学”。2019年获颁“中国好教育品牌实力民办高校”和“中国好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会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13个和公共教学部2个。建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航海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技术等工科为主,兼顾医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开设19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紧密对接海南十二大主打产业中的海南油气、高新技术、互联网、医药、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未来发展,部分专业填补了海南空白。202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被评为海南省第五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航海技术、健康管理专业于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评为海南省高职类校企合作特色专业。

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和教师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教学课程参评等奖项728项。学生参加各类省部级技能竞赛获奖453项,其中:国家级81项、省部级372项;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3项;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67项、二等奖101项、三等奖204项。学校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75项。其中:国家级66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0项;省级209项,包括一等奖75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106项。近三年毕业生**率均在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从海南省高等教育实际出发,已申报立项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7项。其中杨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术技能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本科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等重点项目6个,一般项目31个。

学校目前与1799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海南龙头企业和省外企业153家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2021年顶岗实习学生2578人次。与学校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的企业47家,已出版校企合作教材47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工作,有30多项专利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500多万元。学校为多家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服务,年培训规模达50000余人次,其中在校生教官为海口市十所高中、公办中专学校新生军训达8000多人次。

二、人才培养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创新育人上下功夫,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培养具有宽领域深厚专业理论基础人才,努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培养服务新型产业和新产品技术应用型人才,努力培养毕业后能够逐步成长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型人才,引导激励学生把“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校训精神和自我的青春梦自觉地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不负韶华,励志勤学,在艰苦奋斗中绽放海科英才风采,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三、专家治学

学校实行专家治学。现有校长、副校长11名,分别为博士副教授或正教授。目前担任学校各学院院长职务的均是中青年博士或副教授、教授。学校领导和各学院院长实践经历经验丰富。他们均是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赛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参加省部级教改课程项目评定连年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者、在本校办学第一年或第二年从优秀专任教师或优秀专业系主任及优秀教学或科研副院长转任者;或由具有名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任职二级学院院长10年以上或博士生导师及正教授等教育教学专业管理人员构成。

四、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专任教师938人,校外教师2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42人,占专任教师的57.8%(其中博士111人,占比1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 301人,占专任教师的32.1%(其中正高级职称92人,占比10%),双师型教师515人,占专任教师的55%。学校出资在国内外培养博士32人、硕士83人,支持访问学者进修9人。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国招聘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并根据所开设专业及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加专任教师。揭军武、孙杰、杜金风、王月雷、杨静、郑兵、OMARY GASTRO等58人已成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其中韩刚、王月雷为C类人才(领军人才),闫浩、孙杰、揭军武为D类人才(拔尖人才),王月雷还获得“南海工匠”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五、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强化教学基础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按照项目指南指引,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参与申报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由各教学单位和学校分级评审、项目申报人现场答辩、专家评议及校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认真审议,最后推选出优秀教改项目参与省级评审。

近三年,学校申报结项的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共11项。其重点项目有:杨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术技能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本科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杜金风博士主持的《教育部职业本科教育改革试点的探索与研究——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冯莉颖博士主持的《职业本科的本质内涵与特色发展的探索研究》、赵峰博士主持的《职业本科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仲甜甜副教授主持的《职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6个项目;一般项目有《人工智能视域下“1+X”财会专业育训协同课程体系构建》等16个项目。除教育厅教改项目外,学校鼓励教师申报其他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给予配套支持,如省社科联、教育科学规划办、科创融教和其他行业协会课题项目,旨在加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学校一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体系和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郑兵副教授组织优秀教师与北京丰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3项,与北京镭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VR虚拟仿真项目建设24个,开展全校智慧教室和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学校师生申请获批软件著作权共28项,其中林伟欣作为优秀毕业留校生申请获批10项。在已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学校获批立项数为海南省第1名。学校狠抓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为期5年的“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名校名师名企智能技术总监运用德国人才培养经验,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应用型课程指导,以切实落实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按行业企业标准指导学生的岗位实践教学环节,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使学校内涵建设有目标、有载体、有平台、有措施、有抓手。2020年学校荣获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20课程改革创新奖。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并举的配套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在27个领域获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取得职业技术资格培训项目许可69个。其中,2020年获颁“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突出贡献奖”。

六、科学研究

学校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教研和技术创新。近五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级纵向科研课题139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课题102项;其中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0余篇,其中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181篇(SCI收录80篇);出版教材、专著22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00多项。学校师生申请获批软件著作权28项,完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咨询报告51篇。

校长韩长日教授带头发明专利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权10项。其本人主持的《瓜馥木等海南热带特色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发现、制配与评价》申报2020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郑兵副教授作为“物权数字化课题组”组长,与物权数字化(经纪)平台联合启动项目研发,开启全国高校物权数字化先行示范先河。学校建立了海南省唯一的“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实现了海南省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不出岛”目标。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曹维良教授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获专项经费50万元,每年取得校企合作收入1000多万元。黎冬楼教授与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专项经费25万元,服务于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为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提供海上交通和安全信息服务。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更多平台。

近五年,学校主持各级横向科研课题49项,理事长杨秀英教授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全覆盖问题研究》横向课题研究。

七、应用型课程改革

2019年3月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订了“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合作协议,海科大成为全国首家“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学校。项目从学校实际需求出发,实施一校一策,一院一策。历经三年,共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20多名对学校教师开展了课改思路、课程开发、课程设计、项目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内容培训10余次,并组织教师说课考核5次。在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展示”比赛中:王睿获得一等奖,魏爱民、王进、罗振江、彭金银获得二等奖,魏爱民、黎冬楼、何欣、王卉、缪从金、谢辉获团体二等奖,郑兵和赵斌霞获得三等奖。在应用型课程联盟2020年论坛上,学校获省级课程改革创新奖,魏爱民获优秀教师奖。截止2021年10月,已有272名教师的272门课程通过应用型课程设计说课合格考核。同时,通过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搭建的平台,从合格教师中挑选出优秀教师5名进行线上课程展示,参加课程展示人员达到1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改革成效,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

八、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海南省老年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海南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筹)、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残联和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海南省高校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8个、校内实训实验室及VR实验室等245个,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海医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等153家省内外企业共建了共享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校内孵化基地在孵企业31家,校内智慧教室97间。

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海科大自建校以来,一直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在进行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取得良好成效。我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实习合作、产学研合作及产教融合合作。当前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共有1799家,其中深度合作企业183家,省外合作企业450家,省内合作企业1166家。

校企合作在校党委和行政管理团队统一领导下运行,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及对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统筹。在专业建设层面设置校企合作管理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以推进校企深入合作建设为重点,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和计划书,全面落实和管理校企合作事项,为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重点专业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指导各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每年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增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全面认知和深度理解。通过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教,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促进了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的融合。重点专业不断密切深化与企业合作关系,每个骨干专业最低与1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专业带头人定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专业课程开设计划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制定。根据校企双方约定,学生按计划定期到企业实习,并按**企业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订单式岗前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合同,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学校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定期集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企业直接参与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目前学校已成立了“康芝药业班”、“东方傲立班”、“洋浦傲立班”等订单班,运行状况良好,效果显著,深受企业和学生欢迎。

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取得系列建设成果。近年来,学校获批校企合作技术项目有100余项,涵盖政府和企业80余家。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实现了精准对接,能够更直接地为海南“十二大”主打产业发展服务。学校积极探索校政合作新路径,在服务中实现校政之间良性互动。2020年学校与保亭县科工信局建立了互动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保亭县科工信局提供多次技术咨询服务,先后完成了《保亭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保亭县科技人才评价实施方案》,获得项目经费10.29万元,学校配套经费20万元;2020年由美兰区武装部安排我校师生前往辖区中小学做入学前军事理论和实践教育;学校海事学院每年为海南渔政系统提供了大量专业培训,并积极为水手技工考证等项目服务;学校每年还为计算机行业等关联企业员工做定向培训。

学校产教研发层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及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丰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森岚科技有限公司及浙江航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我校合作开发技术已达几十项;学校主持并带头组织与南昌航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航天牌浓缩广画颜料研究与制备》项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发明专利并获授权。郑兵副教授组织参与了与北京镭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4个VR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与水滴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展全校智慧教室、智慧食堂、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6项。曹维良教授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服务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为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提供海上交通和安全信息服务,黎冬楼教授与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并受到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在众多合作中,校企合作质量工程提升经费收入达1600多万元。

十、校内孵化基地

为大力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工作。加大学校创新创业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学校于2016年4月挂牌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参加实践锻炼的大舞台。

目前基地使用图书馆4楼401、402、403房间和图书馆9楼非档案馆荣誉馆的场地以及学校门口左边的创业孵化大楼一楼二楼部分区域,全部面积共有2000多平方米。基地采用“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高校助推、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为创业初始人员提供政策扶持、项目论证、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努力践行“孵化促创业、创业带**、**促发展”目标。截止2021年9月底,我们共计孵化学生企业110余家,部分学生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收益非常可观。企业创业项目包括网络科技、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文化传媒、艺术设计、快递服务、汽车租赁等,集科技型、商务型、服务型于一体,带动一大批同学参与创业实践,涌现出海口海科葳森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卓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众城文化传媒(海南)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优学乐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海口海科南北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的创业典范和钱海滨、熊世洪等优秀个人:

钱海滨,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5年9月成立异彩广告设计工作室,2016年5月成立海口海科葳森设计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驻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担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治管委会主席。海口海科葳森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户内外广告设计、制作、施工、维护为一体的专业化广告公司。公司经过四年的发展以及不断的思维创新和技术完善,在市场上赢得了很高的信誉。长期合作的单位中就有“中国人民银行”“万宁石梅春墅”“海南省儿童医院”“琼山区政府”“国家能源集团”“阳光人寿”“海南省律师协会”等较大企事业单位,2019年公司年营业额突破百万元大关。其中海南省儿童医院楼宇发光字项目,经过与其他广告公司的激烈竞争,公司以69万元中标该项目施工权,并于2019年8月份竣工;同年4月与万宁石梅春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该项目第一期宣传规划建设费用12万元,于2019年底完成该项目整体建设,获得甲方一致好评。

熊世洪,机电工程学院太阳能光电技术专业2017届毕业生,2016年创办了海南卓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劳务派遣、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政策信息咨询等服务。2016年(第十七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海口市政府承办,海南卓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共计300多人次,整场活动获得各方高度评价。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精神,按照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培育实施体系要求,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学校2019年获国家大创项目训练计划财政拨款10万元。2020年组织各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1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5个、创业训练项目6个,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经费共11万元;省级创新训练项目16个、创业训练项目9个;校级创新训练项目56个、创业训练项目28个,国家财政拨款共33.5万元。2021年组织各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15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12个、创业训练项目4个,创业实践项目1个;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5个、创业训练项目4个,创业实践项目4个;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9个、创业训练项目37个,创业实践项目14个。

学校创新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各学院各专业学生踊跃参加每年由教育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多个上级部门例行的各种主题创业大赛。其中以2021年教育部组织的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规模最大,全校学生参赛总人数达5009人次,参赛项目总数1305项,在此次比赛中我校获得铜奖6个、优秀奖6个。

十一、学生创业**

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已经为社会培养毕业生3万多名,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和很强的动手能力,诚实守信,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6%以上。

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加快推进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当中有的投身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的成绩优异,在各类大赛中斩获颇丰;有的在创新创业大潮中,成为双创时代的弄潮儿,普遍受到好评。

首届毕业生谷兵兵通过学历晋升获得留校任教资格,从2015年开始带领2009级、2010级优秀毕业生共同创办海南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校内孵化公司),主要经营物联网领域系统集成开发,近年来获批政府创新基金项目400多万元。2021年谷兵兵还承担了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智慧食堂电子称接口开发技术项目,且成果转化运行良好。技术入软件公司在职期股为5%。

2009级毕业生林伟欣通过学历晋升取得留校任教资格,将于今年完成博士学业。在校期间成立海南白树叶设计公司(校内孵化创业公司),从2015年开始带领历届学生创业,近三年来为批政府多个部门和近百家公司POP进行平面设计制作,公司营业额达到600多万元。

学校近5年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还涌现出一批高薪高收入技术技能管理应用型人才。

任伟,2008级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开始研制自动锁螺丝机,2018年成立梅菲尔德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年收入500万元以上;

招浩斌,2018级航海技术专科2班,在国家能源集团(世界500强)神华船队担任实习三副一职,转正后月薪27000元左右;

杨天赐,2018级航海技术专科2班,毕业当年即被浙江省海运集团浙海海运有限公司录用,目前担任实习三副一职,转正后月薪27000元左右;

李坤,2019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中国石化金陵石化(江苏南京)有限公司任化工一部净化装置岗位主操职务,年薪22-28万元;

曹昕,2019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任职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炼油二部催化裂化装置反应主操职务,年薪21~26万元;

何东川,2018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任职建滔化工集团操作副班长,年薪15万元。

目前,学校已进入国家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全校广大师生正在倾心办学竭诚奉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杨秀英理事长带领下,勠力同心,努力拼搏,紧紧咬定建设“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现代职业大学”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资讯

下一条: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

网友评论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