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2022-01-0755
学院及专业构成一览表
序号 | 学院 | 专业名称 |
1 |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3 | 金属材料工程 | |
4 | 机械电子工程 |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6 | 机器人工程 | |
7 | 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9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
10 | 自动化 | |
11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1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13 | 通信工程 | |
14 | 人工智能 | |
1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16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7 | 软件工程 | |
18 | 物联网工程 | |
19 | 数据科学和与大数据技术 | |
20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21 | 建筑学 | |
22 | 城乡规划 | |
23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24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5 | 环境工程 | |
26 | 制药工程 | |
2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28 |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 农学 |
29 | 园艺 | |
30 | 生物工程 | |
3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32 | 园林 | |
33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34 | 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 |
35 | 交通工程 | |
36 | 车辆工程 | |
37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
38 | 管理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39 | 物流工程 | |
40 | 工业工程 | |
41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2 | 工商管理 | |
43 | 财务管理 | |
44 | 人力资源管理 | |
45 | 会计学 | |
46 | 经济与金融 | |
47 | 电子商务 | |
48 | 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9 | 应用物理学 | |
50 | 人文学院 | 社会工作 |
51 | 公共事业管理 | |
52 | 秘书学 | |
53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54 | 俄语 | |
55 | 商务英语 | |
56 | 翻译 | |
57 | 设计艺术学院 | 工业设计 |
58 | 产品设计 | |
59 | 环境设计 | |
60 | 视觉传达设计 | |
61 | 数字媒体艺术 |
淮阴工学院坐落于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江苏省属本科院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制定高校;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本科分会副理事长单位,苏台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使命,扎根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1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学校着力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19个教学科研单位,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农艺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1357”工程。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80余人;硕士生导师360余人,博士生导师12人。引聘、双聘用国家级人才等高端人才百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批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外专百人、江苏省产业教授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6人,获批江苏省“双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250余人次;获批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坚持一流引领,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扎实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建设,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省“十三五”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6个;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品牌专业一期、二期项目共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获批国家“金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部级以上重点教材50部。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示范点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省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省部级平台44个,实现了学科专业省级以上平台全覆盖。近5年,学生获“创青春”国赛金奖、铜奖各1项、“互联网+”国赛铜奖3项、“挑战杯”国赛三等奖4项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5000余项;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以上,**率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培养成效显著,获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2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发表于化工领域顶级期刊。
学校坚持服务导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近5年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批江苏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及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3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0件。学校深入推进“1111”科技创新服务工程,全方面深化与江苏,特别是淮安市各县区融合发展,自2017年实施项目以来,共签订合作项目1800余项,科研合作经费超4亿元,实现省技术转移分中心在淮安市各县区区域全覆盖。2020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数位列全国78名,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学校高教研究所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苏北发展研究院获批“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100强,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主要领导批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加、英、法、意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等近6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共建成立中欧运河文化交流中心;与法国洛林大学、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现在校留学生近200人,赴国(境)外交流师生年均百余人。获批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2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高校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江苏友谊奖”外国专家1名。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依法治校改革试点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单位治安保卫工作集体二等功、江苏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作为。淮阴工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训,弘扬“明德尚学、自强不息”淮工精神,聚焦重点、突出特色、深化内涵,全力推进“淮工振兴”,全面实施“十个一流”,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淮阴工学院地址在哪里?淮阴工学院怎么样?淮阴工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淮阴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点击访问更多新期教育网的 淮阴工学院资讯
上一条: 淮阴工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下一条: 淮阴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