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2021-03-18 461
高中历史是一门文科类的学科,因此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二历史知识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二历史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课:19世纪初期,当黄河岸边的柳荫树下,手摇纺车吱呀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19世纪中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不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那就是: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一、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原因)
①封建统治危机的出现----内因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却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和进步思想,整个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基于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面对现实,呼吁革除弊政,倡导经世致用这就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内因
②19世纪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致使民族危机加深---重要原因
③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外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开眼看世界的含义 1打开眼界去面对整个世界 2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
(2)为何将林则徐称作~: ①鸦片战争前夕(禁烟期间)设立译馆,搜集翻译外国书报,广泛研究外国的动态。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积极仿制西方船炮,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评价林则徐?
(1)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泛滥之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大长了中国人民反英斗志;
(2)抗英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至于镇压农民起义,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效忠于清王朝的一种表现。
2、魏源——《海国图志》的作者
(1)《海国图志》,编写的基础-----《四洲志》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2)内容:
①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
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
3核心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内涵: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b实质:面对侵略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c作用: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竖起了一面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3)地位:
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②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1)进步性: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走出国门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2)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奕訢认为,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4、洋务运动的内容(19世纪60至90年代)
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
5、结果与评价: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扩张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洋务派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阅读P69【学思之窗】,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无: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过渡:洋务运动30年并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尤其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这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没有,但远远不够
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就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仿洋改制看世界-----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
3、思想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①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②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4、作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5、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之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康有为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实际上是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③理论特点: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必要性,为变法寻找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④作用: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启蒙思想第一人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意义:
(1)实践上: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①时间:1898年
②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
(2)理论上:启蒙作用、解放潮流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小结: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的国学大师在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让我们用周恩来少年读书期间回答老师的话来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业: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附导入新课之二:
1898年9月,也就是111年前,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帝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亡命天涯,维新志士杨深秀等六人被捕。28日,六君子血溅京城菜市口。悲壮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之中,年纪最长的杨深秀49岁,最年轻的林旭24岁。
林旭,福建福州人,乃林则徐后代。近代中国上的福州林家,有太多人物已经或即将走进我们的视线,走到我们历史或语文课堂。他们中,有爱国的官员林则徐、翻译家林纾、维新志士林旭、革命党人林觉民、文学大师林语堂、国徽设计者林徽因。让我们从林旭的家世出发,走近林则徐……他被毛泽东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讲话中吟诵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高二历史知识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知识点进行做答,从而取得好的历史成绩。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要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高二历史知识点-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知识点-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知识点-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 高二历史知识点-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高二历史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下一条: 高二历史知识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