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 2021-06-16 148
6月3日下午,我校邀请郭华东院士在“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第三场)做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李俊奇主持。
李俊奇首先代表学校对郭华东院士表示欢迎,并介绍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我校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取得的成绩,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目标,办好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提出希望。
郭华东院士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7月17日的讲话为开篇:“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然后以科学大数据到地球大数据、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展开报告。侧重介绍了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背景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面临的数据及评估方法挑战,并对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利用地球大数据开展““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享。
郭院士重点指出,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DBAR计划(英文全称:Digital Belt and Road Program,中文名称:数字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计划)已提出利用地球大数据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科学范式,实现了“展示+共享+在线分析”三位一体的地球大数据服务能力。DBAR计划将不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继续加强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互利互惠,开发和推广地球大数据应用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合作,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关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和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服务于我国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
在讲座交流环节,副校长、国际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爱群教授、国际化发展研究院特聘院长蒋捷教授、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杜明义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院长孙希磊教授及青年教师代表就讲座中的相关问题向郭华东院士请教。
李俊奇在报告总结中表示,科技创新是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郭院士报告中提出的地球大数据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可对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他希望我校继续发挥特色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两大发展方向持续发力,希望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继续做好“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系列讲座,汇聚国际国内跨学科、跨专业相关专家来我校持续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对话。
会后,郭华东院士、李爱群教授一行参观测绘学院、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云冈第十八窟等比例 模型。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2021年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论坛顺利召开 北京建筑大学第七届数理文化节开幕 学校召开书记专题会研究新型实验室筹建工作 市教委科研处处长李善廷一行来校召开市政协提案调研座谈会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北京建筑大学资讯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