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年上学期蚌埠第三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题例分析 2021-07-21 262

安徽省2020年上学期蚌埠第三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动物和人类的分界线并不只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类人猿的研究证明,类人猿在使用工具方面有多种才能,比如,它们会制造箱状的建筑物,会用树枝掏洞中的小虫子,等等。W·库勒在《类人猿心理》一文中认为:类人猿普遍具有模仿能力,其模仿的心理过程表现为神经——感官——肌肉相互联系的活动过程。在这方面,类人猿和人类差不多,但二者的模仿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人类的模仿学习并不仅限于神经——感官——肌肉的活动过程,它同时也是使用语言符号的过程。所以,人在使用工具时,包含着知识的积累和进步。他通过语言符号归纳使用工具的知识和经验,并把它们传授下去,提高下一代人使用工具的水平,从而丰富人类自身的创造力和文化。而类人猿由于没有语言符号,既不能积累又无法进步,不能作为一个“类整体”发展自己的文化,所以类人猿永远不能发展创造力。

可见,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它使人类从野蛮和原始的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笛卡尔在其《方》中曾指出:人无论怎么愚鲁和笨拙,他总具有把不同的词联系到一起的能力,而动物无论怎样完善,也总是缺乏这种能力。这至今仍是一句至理名言。

文化的传延也必须依赖于语言文字。各种历史文化之所以为我们现代人所认识和了解,主要的是依赖于前人的历史文字记载。如果人类社会没有语言,人类便不可能有什么思想交流、信息传递,文化也就无法生成、贮存和流传。人们曾经考察过“狼孩”和“猪孩”,他们因为从小脱离人群,没有学习人类的语言,因此无法获得人类的文化,变得与动物无异。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符号,它以声音和文字的形式,使文化能够进入社会,成为群体共同的意识活动或物质活动,为社会所共享。而个人的意识活动如果只被他一个人知晓,不能算是文化。

卡西尔在其《人论》中认为,语言是一种有意义、有独立功能的符号。索绪尔也认为语言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承载的意义,二者如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语言的意义属于文化范畴,是各种文化现象、文化产品的抽象和概括。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类的思维越严密,语言便会随之发展,词汇越来越丰富,语言结构也越来越精密。如果没有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自然也不成之为语言。因此,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不同民族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它不仅生成语言的语意成分,还对语言的构词模式产生主要影响。语言的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历史常常是并行发展的。不过,语言比文化更具恒久性,不少文化现象消失了,但语言的记载使它永存不朽。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使不同民族的语言相互渗透,而历史表明,文化先进民族的语言往往同化文化落后民族的语言。

(选自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类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于有没有和会不会使用语言符号。

B.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文化的生成、贮存和流传离不开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文化这一“底座”。

C.语言的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历史往往并行发展,语言文字消失了,文化就会难以传延,但文化现象消失了,语言文字却不一定会随之消亡。

D.民族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民族语言的相互渗透,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结果往往是文化落后民族的语言被文化先进民族的语言同化。

2.下列对文本所用论据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W·库勒在《类人猿心理》一文中的观点,可以证明在模仿学习方面类人猿与人类是没有差别的。

B.作者举“狼孩”和“猪孩”从小没有学习人类语言因而无法获得人类文化一例,是为了证明没有语言,文化便无法传延。

C.作者引用笛卡尔在其《方》中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无论多么完善的动物都不可能具备的。

D.卡西尔在《人论》中对语言的定义和索绪尔关于语言“能指”与“所指”的阐述,可以证明语言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狗能学会简单的算术题,但它们并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算术教给狗宝宝,这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无法把这种知识和经验传授下去。

B.每个人都是人类文化的共享者、消费者,也是文化的生产者,如果一个人在阅读或生活中有自己的所思所悟,那么他就是在创造文化。

C.“锦上添花”这个词的“能指”就是它的读音,“所指”就是它的意义,而其字面意思应该与我国的刺绣文化有关。

D.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中一些古老生僻的字词渐渐淡出生活,而一批批新词新语则不断涌现,这说明语言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D.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6.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联)

材料二

近年来很多新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出于扩大市场的考虑,往往降低安全管控,交易管理的识别、反欺诈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很好地担负起资金把关人的职能,而技术投入上的不足,很容易造成用户支付信息外泄。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被曝出存在安全漏洞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窃取的网上商城和支付平台有近200家,其中多家网站泄露的用户信息达数百万条,最多甚至达到上千万条。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化、支付服务的移动化、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支付风险呈现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外溢效应明显的特点,支付行业在敏感信息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压力较大,信息泄露已成为支付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头。

不仅如此,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操作、挪用客户资金的行为,存在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一旦支付机构违规挪用资金,客户支付就会出现问題,如果众多支付风险在短时间内同时爆发,可能引发连锁金融风险。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7日《移动钱包,创折更要让人放心》吴秋余)

材料三

在监管部门的力推下,被称为“网联平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终支付清算平台”的建设进展超过市场预期,按照央行的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将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可以在多家银行甚至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开立账户,资金在内部流转,交易信息留存在支付机构内部,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对资金流向实行监管,而网联平台的创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从20l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在过去6年半的时间,央行总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而在2015年8月,央行注销3张支付牌照,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而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央行合计注销了24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有20张是在2017年注销的。其中,1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为严重违規被央行注销牌照,另外10家则是由于业务合并。

(摘自“新浪财经”2017年10月1日《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今年已注销20张牌照,多家机构吃罚单》)

材料四

无论是信息公开的无心之失,还是机构内部的有意为之,这都说明,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題,既需要筑牢技术的防火墙,更需要织密管理的篱笆网。这就需要超越传统的信息安全观,从技术升级、管理完善、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网上与网下同心聚力、技术与管理相得益彰的信息安全格局。显然,在这方面,收集和保管个人信息的相关机构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购物平台知道你每天买什么,社交软件知道你每天说什么,打车应用知道你每天去哪里——网络虽然虚拟,但是留下的印记却真实反映着每个人的隐私,不仅是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包括网络第三方平台在内的互联网企业,都具有收集个人信息的功能。因此,这些机构,公共的或商业的,线上的或线下的,都应该承担起保护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在信息管理上严防死守,确保收集起来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消费。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8《信息安全首先要管理安全》盛玉雷)

7.下列有关“移动支付”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动支付是指手机用户(单位或个人)对商品消费或服务进行的财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B.移动支付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近距离传感器向银行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资金转移。

C.2016年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支付96%明显高于其他支付手段,呈上升趋势,手机支付已全面普及。

D.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同比增长趋高,这意味着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由材料二可知,第三方支付机构出于扩大市场的考虑,技术投入不足,容易造成用户的支付信息外泄,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报道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弊端,但是,材料二侧重于信息的泄露问题,而材料三侧重于监管疏漏的问题。

C.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加强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力度,其主要就是注销违规支付公司,从而结束了“只发不撤”的历史。

D.2016年有近200家的网上商城和支付平台存在安全漏洞导致信息被盗,泄露的用户个人信息累计达上千万条。

E.材料三与材料四在写法上各有特色,材料三侧重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属于消息;而材料四侧重于时事评论,属于新闻评论。

9.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移动支付的安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①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②,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③,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绝:临终诀别。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附骥之尾:指跟随刘邦打天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从百余骑 从:跟从。 B.项伯常屏蔽之 蔽:遮挡。

C.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D. 哙等见上流涕曰 涕:眼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元日示宗武①   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注】①武:杜甫次子。②战通“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两句暗扣“元日”来写,有新年添岁之意,然而添岁,于垂老者来说是身随年老,于青少年则是身随年长。

B.“处处”两句感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强调自己和家人已经多年在外度过元日,从而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C.“训喻”两句中“青衿”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诗人感叹自己老无所成,心生惭愧,因而教导儿子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D.“赋诗”两句,叙写诗人因内心激动,无法握住手中之笔,家人举杯共祝元武健康成长,其乐融融之景如在目前。

E.结尾两句诗人忆及江东的弟弟,情难自己,落泪之中足见手足情深,对宗武来说,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家教。

15.《杜诗详注》评价这首诗“悲喜并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10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每个人各有所好,诗人也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2)陶渊明《归田园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终于脱离官场、重获自由的喜悦。

(3)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 《苏幕遮》)

(4)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5)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 《醉花阴》)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日前,学校组织了“用歌声缅怀历史,以青春展望未来”的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赛场上那首《十送红军》真是气若游丝,婉转缠绵。

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芳霞殚精竭虑,刻苦专研,努力探索科学育人之路,用智慧和汗水写下了朴实而华丽的人生篇章。

③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金水区万名志愿者举办了“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收到爱心礼品的环卫工人们弹冠相庆。

④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的特点,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方兴未艾,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⑤此次“语文报杯”的参赛作文水平不一,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⑥《汉书》的文学价值虽然比不上《史记》,但二者在史学领域的影响可谓平分秋色。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我们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就必须抛弃“差不多”的思维,因为它会让人流于庸俗,止于肤浅和粗糙。

B.影迷们在期待了三年之久后,蜘蛛侠系列电影第六部——《蜘蛛侠·返校季》终于将在2017年7月7日登陆北美影院。

C.2016年河南省公务人员考试报名工作于11月30日下午结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当天17:00.报名人数已超过去年的29.6万。

D.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极为有害,而且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经典常读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神圣使命。为 , , ,

; , 。

①它能够赋予一个民族底气、灵气与大气。

②经典也必须一再地重温理解,才能发掘出其蕴藏的当下价值

③阅读经典就是在直接接触人类文明的原始成果

④它会在心灵的碰撞中影响、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⑤阅读经典就是与同行,就是与伟大的灵魂交谈

⑥历史必须不断地加以再写,才能满足各个时代的需要

A.②⑥③①⑤④ B.⑥②⑤④③① C.②⑥⑤①③④ D.⑥②③④⑤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可是我想说,    ①    。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    ②    。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③    ,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四、作文(60分)

21.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上面一首宋词,通过联想、想象,将其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以第一人称角度,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结构布局严谨缜密,字数不少于800。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安徽省年上学期庐江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年上学期蚌埠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2020年上学期芜湖一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Ⅲ文综地理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题例分析资讯

上一条: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条: 安徽省年上学期蚌埠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