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学习方法 2021-08-11 399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的大量援助 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成立:(九下P52)
  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②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③时间:20世纪60年代
  ④作用/意义: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成立
  ①时间;1993年 ②统一货币:欧元
  ③总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④前身:欧洲共同体
  ⑤作用/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动摇了美国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多极化中重要一极
  ⑥启示:对抗则两败,合作共赢。团结就是力量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 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经济地位: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借鉴
  1、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2)都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借鉴:(1)要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联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
  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②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
  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
  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
  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
  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
  ③结果:失败了
  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4、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和平演变
  5、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启示: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结合国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心百姓疾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霸权主义;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思考: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的的挫折对此我们如何认识?
  答: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苏联的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成效)
  1、背景: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开始对经济政治进行局部改革和调整
  2、措施:P65第一段
  3、影响:使匈牙利的经济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后来的全面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七八十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困难
  4、实质:是对社会制度进行调整,目的是使社会制度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备注:东欧国家改革除了匈牙利外,其他国家成效不大,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东欧国家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二、东欧剧变
  1、时间:1989年
  2、原因:(1)东欧各国照搬斯大林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受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改革影响
  (3)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实行“和平演变”的结果
  (4)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4、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合并 5、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巴分治:
  (1)原因: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的衰弱,在加上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国殖民者为了
  维护在它在原印度的殖民利益被迫改变了策略,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意印度独立
  (2)分治标准: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共和国
  和巴基斯坦共和国分别与1950年和1956年成立 2、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和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严重的对立
  3、印巴独立影响:印巴独立对英国殖民统治是一个沉重打击,它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
  二百年的直接统治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最早从北非开始)
  1、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
  ①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独立。
  ②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浪
  ①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②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的斗争
  1、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底,收回运河全部主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的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① 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②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 ③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2、中东战争:主要争夺目标:土地或运河,其次是争夺水资源,以色列国成立至1973
  年,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⑴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⑵大国的介入,使问题复杂化
  ⑶历史、宗教、种族、水资源、领土等因素的争夺,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习题: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 ①大国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要根源 ②领土争端是阿以争夺的实质问题 ③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④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⑤巴以内部意见不一致
  二、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1、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2、影响:巴以冲突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破坏了社会发展
  三、怎样维护巴以和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1、巴以双方立即停止冲突和报复,本着和平意愿通过谈判解决存在的问题 2、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派遣维和部队 3、实现以土地换和平
  4、国际社会应给予中东地区更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助难民重返家园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
  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 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那些表现?
  1、危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3、新表现: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涉别国内政由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
  1、演变:①一战后,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也称雅尔塔体系)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
  二、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基本特征:旧的世界格局已终结,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小结1:旧的世界格局指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指多极化格局
  小结2: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四、科所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动武,打出了“人权高于”的幌子。
  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4、遏制霸权主义主要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世界经济迅速全球化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 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3、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三、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表现为:①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五、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2、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2017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 2017年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7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归纳2017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2017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下一条: 2017年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