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2020-09-30 426
成都大学官网:https://www.cdu.edu.cn/static/webpage/xuexiaogaikuang/index.html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传承了百年办学历史,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所在高校。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围绕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0个本科专业。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获批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旅游管理等13个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00余人,副高职称500余人,博士近700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特聘7位诺贝尔奖得主为荣誉教授,学校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等层次人才16人,连续六次进入“高被引学者”榜单的国际知名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高端人才50余人。学校还特聘优秀教授、高端外专、研究员等13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近900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12个专业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省内90.46%的文理科新生成绩高于一本线。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7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12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2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6门,应用型示范课程5门,2019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26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861项,省级1283项。2019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人数449人,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门次数的比例33.87 %,教授授课率87.18%。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057项,省级1578项,学校连续五年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优秀组织奖。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平均**率95%以上,学生公寓工作成果《打造高品质“三室一厅+”,构建“四美”育人体系,建设公寓思政高地》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事务服务在全国形成示范。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首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82%,国家线上线率93%;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学校位列2019中国高校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93位。建校至今,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十余万名各类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尤其在成渝地区,成大校友在科技、教育、文化、企业等领域卓有成就,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目前现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建有省部级科技平台15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27项、国家艺术基金6项等各类国家级项目1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十,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三。近五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其中自科经费4.16亿余元,社科经费1.51亿余元,年均科研经费1.13亿余元。企业科研经费2.07亿元,技术合作及转让收入1.14亿元。“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6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9项。近五年发表SCI 超过1400篇(超过15%为国际合作发表),CSSCI 400余篇,出版专著500余部,获得专利授权超过1000项。在2020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中,位列在川高校第6位,全国高校第166位,全球高校第823位。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并先后在《Nature子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署名文章,ESI总被引频次超过9000次。王清远教授自2014年以来,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成都大学学费 成都大学宿舍条件 成都大学在哪里 成都大学怎么样? 成都大学是211吗 成都大学招生简章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成都大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