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差,不能靠网红来补

高考信息 2024-06-13 61

火热高考结束了,如何填报志愿,成了热点。各种高考志愿填报收费服务备受青睐。一些企业推出的上万元产品早早售罄。培训机构纷纷打出牌子,招收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称“一个志愿填报季,轻松月入10万+”。怎么看待高价志愿填报服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儿。

“七分考,三分报。”填报志愿,重要性自不待言,也确实是个技术活。尤其是现在,一些地区的考生要填报几十个,甚至近百个志愿。一般家庭要想填好,难度不小。十多年的学习,一笔一划拼出来的分数,谁不希望分尽其用?一些培训机构顺势推出了相应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有的甚至将服务向高考两端延伸,从高一选科到志愿填报、大学成长全包。

有人认为,这是利用焦虑“割韭菜”。不无道理。个别机构和“网红”,通过“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等说法吸引流量,夸大志愿填报作用,制造贩卖焦虑。对于吹嘘“专家”“名师”、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高价、天价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网站、APP,应当保持警惕,也应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更应正视的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愿意斥巨资,为高价咨询服务买单?归根结底,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弥合这种信息差,是考生、家长的刚需,也正是志愿填报服务的吸引力所在,更指向公共服务的短板。

诚然,目前各地都有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体系,也为考生编写了志愿填报服务材料,但面对“800多个专业、3000多所院校”,“院校+专业”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不少人的第一感觉还是迷茫,不知从哪儿入手。而市场上的服务则要精细、活泼得多,举例子、打比方、做简图,怎么生动怎么来;条件过滤、数据比对、筛选关注,怎么针对性强怎么干。要让志愿填报服务更可及、更贴近考生需求,公共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广大考生而言,填报志愿,本质上是一次信息搜集整合的过程,也是一次自主决策的实践。线上线下的信息、讲座、交流,志愿辅助系统,等等,都可为我所用。在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后,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做出理性选择、完成自主填报。当然,我们深知,知易行难,但要相信,功不唐捐。在人生重要关口,理性作出正确选择,其间积累的经验、锻炼的能力,在往后的人生中,弥足珍贵、大有裨益。

评论君的同事,有学新闻、中文的,也有学法律、经济的,还有本科学理工科后来转专业的。具体到专业,建议还是不要随便分“冷热”,毕竟冷和热都是在转化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志向,简单说就是你想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是兴趣,选我所爱会让你充满自驱力,让学习变得兴味盎然。两者结合,确定意向,进而深入了解学习内容、深造情况、职业前景等。

当然,要弄明白这两个问题,更多功夫在平时。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从娃娃抓起。有的高中不错,高一就开设生涯规划必修课,给学生创造认识自己的机会;也有的临时抱佛脚,高考前请大学教授来校演讲,直观展现专业发展生态和前景。总之,还是呼吁中小学教育多下点慢功夫、细功夫,有助于志愿填报,更能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挑20个学校出来,每一个学校做上标记,写清楚学校的优势、劣势。最后的录取结果也很好。”一位推广免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学者,对曾经辅导过的一名“认真考生”印象深刻。填报志愿,对不少人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你的人生你做主。祝福准备填报志愿的你,都能得偿所愿,迈入理想院校!

本文转载自: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229307.html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把握机会 四川高考9月补录志愿填报秘籍 【2022高考】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有啥区别? 盘点女生**率最高的十大专业 考生们慎重填报志愿 2021年重庆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志愿填报已开始! 考生请注意!高考录取时间公布 四川2023年专科补录9月22日开始填报志愿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高考信息资讯

上一条: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表,公布! 下一条: 高考填志愿十问十答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