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非物化”考生滑档居多,选科或成突围关键

招生政策 2024-07-30 460

“之前老师也提醒过,物化绑定是趋势,只是没想到今年会执行得这么彻底,很多单选物理或化学的考生都只能挤进文科赛道,文科投档位次一下涨了两三万,同学都有点懵。”在7月23日结束的山东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中,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应届高考生庄岩说。

在此之前,社交媒体上曾有一则“山东19万文科考生滑档”的消息,后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辟谣。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向熊丙奇进一步求证,他表示,“19万的数据不实,但新高考实施以来,部分考生存在'逃离理科'的趋势,选文考生比例偏高,导致高考中文科竞争的确更为激烈。”

深耕山东高考的小北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山东划线比例是1:1.2,所以每年都有20%的人注定滑档,今年特殊的是,滑档人数在6万人左右,比往年约多1万人,而且几乎都是'非物化'考生。”

作为万分之一,490分的尴尬分数让庄岩踏过了如履薄冰的志愿填报之路,最终仍落榜。他已决心复读,“明年形势可能还比较严峻,但我不想带着遗憾随便读个学校。”

物化绑定规则“靴子落地”

“目前山东其实只有'物化'和'非物化'两类考生,今年物化组的考生吃到了很大的红利,440分往上就能读公,非物化组则出现了一些500分滑档的学生,500分读大专可能不是玩笑话。”

小北分析,今年是物理与化学强势绑定的第一年,许多学生因此“踩空”。其中,受冲击最为明显的是490—510分数段内的非物化考生。在往年,他们应当能够比较稳妥地进入公院校蓄水池,而今年,这群人多选择去高收费的民或复读。

资料显示,在2024年的高校招生简章上,限定选考“物理+化学+其他”才能报考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据了传统理科池子的90%以上。

驻扎青岛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毛林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解释,这意味着以往单选物理或化学还算作“理科生”的学生在今年的招考中,被大多数高校视为与“文科生”无异。而这部分单物、单化考生急剧流入文科招考水池中,与选考政史地的全文考生争夺本就稀缺的文科录取名额。

学生们对此并非不知情。小北介绍,2021年教育部便公布了选科指引,同年年底,山东省招生考试院亦公布了学校的选科要求,其中已明确显示物化绑定为高校“理工农医”专业的硬性要求。庄岩亦提到,他在临沂的一所市直中学就读时,2022年高一分科时,就被明确告知物化绑定政策。

在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中,理工农医四类专业“物化”必须同选

但仍有不少高中或学生想“赌一把”,因为2021年发布的强绑定政策到彻底落地仍有时间差。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单物或单化考生的确有不错的去向,“前两年一门理科带两门文科,可以冲击高分,最终录取到理科专业。像只考了一门物理就能读名校计算机,这条路很吃香。”毛林介绍。

另一种情况也不容忽视,即教育部门的选科导向作为基础信息,竟然成了一种“信息差”。庄岩告诉记者,他在相对偏远地区的朋友便对“物化绑定”知之甚少,平时学校也少有强调,直到填报志愿才发现“被90%以上的理科专业都拒之门外了。”在信息流通过程中,作为关键节点的校方对新政策的陌生亦导致部分学生仅遵循过往策略进行选科。

2024年高校录取中,“物化”绑定专业大幅增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表示,“新高考的设计是鼓励学生选喜欢而非容易的科目,如果片面地理解政策,没有吃透精神本质,只是奔着分高去扎堆选考简单的科目,就会出问题。”

学校响应能力制约学生选择

2024年被视为新高考政策具有节点意义的第十个年头,这一旨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改革,亦经历了持续的调整和演进,以最大程度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选科模式从最初“3+3”,即自由选择3门主科+3门副科,逐渐调整至“3+1+2”,意为以物理、历史分别为首选副科+2门副科,并通过赋分制调整各科目间的难度差异,拉齐水位线。

在这一与现实强力互动、复杂博弈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层次高中的反应速度、响应能力显现出较明确的差距,这对一届届变动中的学生影响深远。

譬如,庄岩提起自己物理不错,却被老师们劝着读文科,“像我们这种中等水平的学校,学校会为了上线率好看,劝学生读文科,因为一开始文科确实更容易考出高分。”

毛林解释,在新高考实施之初,因为高校还未有过多限制,选科限制不严格,的确是文科生“吃到了红利”,能够以较高分数“上岸”好专业。储朝晖也提及,这阶段学生容易被追求高分的目标蒙蔽,对选择“物化生”这类难度组合的考生而言,反而容易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此外,有学校并非出于追求过线率的目标而大量开设文科科目班,而是限于师资和教学条件,无法开出高质量的物化班。导致越是硬软实力落后地区,越是文科走班扎堆,县域高中该状况尤为突出。

对此,熊丙奇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表示,“部分中学是从现有师资出发,组织学生选科,而不是根据学生选科需求配备教师。由于开设理科课程,需要更大的办学投入,因此,有的普通高中更愿意多一些学生选文科科目。也就是说,高中的办学条件,也制约了学生的选择。”

各科教师亦跟随形势变化经历了位置的涨落。小北回忆,在2019年左右,因选考物理的学生减少,历来强势的物理老师一度“蔫了”,出现了一人专职一班甚至改教初中物理的状况,但近年他们又重回高中教育体系的核心位置。

“理想的状况是各个学校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选科组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和兴趣择校。现实来说,各学校开出来的学科班至少要处于当地平均线之上,否则也不要影响学生了。”储朝晖严肃讲道。

应深化对新高考精神的认识

考了506分的周斯在本次高考中,“惊险”地以第76个志愿、最后一个公志愿上岸本地一所医学院。在她和同学的讨论中,觉得这一届考生有点“倒霉”,可以说是物化强绑定冲击的第一批学生。

小北也把今明两届视为“过渡期”的学生,“最难受的是现在高二这批学生,可能有单物、单化考生马上要改选物化,这缓解了和纯文学生的竞争,但由于今年回流的文科复读生不会少,所以目前高二文科学生的压力还是小不了。”

他同时也认为,在经历波动后,政策指挥棒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录取状况也将趋向可预测与平稳。

熊丙奇对趋势作出判断,“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高校办学的现实出发,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还将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那么,即将面临“关键抉择”的新一届学生,应当如何真正成长为新高考体系培养中的“综合人才”呢?

在熊丙奇眼中,这绝非学生个人的功课。他强调,对于这一整体工程,各级政府需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保障实施改革所需的人力、物力,并推进基础教育学校转变教育理念。这与储朝晖的观点不谋而合,“尤其是学校,必须深化对新高考精神的认识,要匹配社会需求引导学生,这是解决问题的路径。”

此外,符合新高考要求的师资亦很重要。熊丙奇提到,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科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增加并建强一批培养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师范类专业,强化实验教学能力。探索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的高中阶段理科专业教师。

熊丙奇总结说,“重要的是充分保障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扭转唯分数功利化短视化倾向,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转载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607844936384815&wfr=spider&for=pc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19万文科生高考志愿全部滑档?山东省招考院回应 高考录取出现新变化 高中生该如何找准选科组合最优解 山东公布高职(专科)注册入学招生计划,9月25日可填报志愿 高考未被录取 仍有入学机会 9月23日前公布高职注册入学缺额计划 300万条高考录取数据告诉你,捡漏名校有多难 2021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综评招生政策解读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招生政策资讯

上一条: 陕西高考二本模拟投档结果出炉 多所院校位次浮动破千 下一条: “高考602分上职业本科”,职教春天到了吗?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