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赋分制?

问答社区 2025-05-19 61

2025年全国除新疆、西藏外的29个省市区都将完成高考改革执行方案,其中、河南、山西等8个省份及自治区正式迎来新高考改革后的首考。

新高考的落地为全国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不少积极影响,以往在招考政策实施上长久“一成不变”的高考,也迎来了诸多变化,其中就包括部分考试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的办法。在新高考需进行自主选科的背景下,采取等级赋分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选择不同科目进行考试的考生在最终统一排名时能拥有相对公平的位次,不会因为各科之间试卷难度的差别而造成总成绩争议。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赋分制的规则原理及备考注意事项。

什么是赋分制?

赋分制又叫等级赋分,简称“赋分”,是新高考"3+1+2"模式和"3+3"模式的再选科目分数遵循固定比例划分等级的转换机制。即根据相关测量原则,将参加同一科目考试的考生成绩按照预设好的人数比例划定等级,并进一步在等级下进行相应转换,进而最大程度实现不同选科组合间的成绩可比性,维护高考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

由于高校招生是以高考总成绩分数来进行排序的,因此报考不同科目间的考生分数,很可能出现不等值情况。例如在同省范围内,有人选考再选了化学,有人选考再选了地理,那么即便都考取90分,因两科命题难度不同、考试群体人数也不同,这个90分的“含金量”就会出现不等值问题。
此时就需要根据赋分制原则,将选择化学科目的考生成绩在所有选考化学的考生中的对应排名位置来进行赋分,选择地理科目的考生也同理,这样便尽可能平衡不同选考科目间存在的难度差异,而非只通过卷面分去评定,确保不同选科组合的考生能在较为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不同省份间的赋分规则亦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大致原理相似。简单来说,会先按照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等级。以一个常见的模式为例,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档,各档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2%。A级考生的赋分区间是100-86分,B级是85-71分,C级是70-56分,D级是55-41分,E级是40-30分。
由此可见,等级分的满分值为100分,最低起点分值为30分,也就是说,假如某个学生该科卷面分是0分,排名位于E等级,那么经过赋分之后,最终本门考试成绩也有30分。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这种起分30分,1分一段的赋分方式,但也有些省份起分点不是30分,还有些省份以3分为一段来赋分,这都属于大的等级赋分制度下细微之处的差别。
然后根据考生所在等级中的具置,在相应赋分区间内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得出最终赋分成绩,也就是高考成绩。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通俗理解就是,你的排名比卷面分更重要,排名决定了你所在的赋分等级
至于通过赋分制计算后,你的实际得分相比原始卷面分是高是低,这个不好凭空判断,需要参考实际情况。赋分有可能使最终分数提高,但也可能降低,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这一科成绩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名位次。如果在选考该科目的考生中你排名靠前,处于A等级区间,那么赋分后成绩可能变得更高;反之,若排名靠后,赋分成绩就可能比卷面分还低。
新高考3+3模式下,语数英三门必考每门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考科目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6门中选3门进行等级赋分计入总成绩(浙江为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技术7选3赋分计入总成绩)。
新高考3+1+2模式下,语数英三门必考每门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首选科目为物理、历史,学生须在首选科目中选择一门以原始分数计入总成绩;选择完首选科目后,学生再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个次选科目中选择2科以等级赋分方式计入总成绩
新高考方案推行后,影响赋分制公平性的因素会有很多,一是试卷难度,再就是考试人数。总体来说,控制不同科目试卷的难易程度后,选择某个科目的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反之,选择某个科目的人数越少,偶然性就越大,赋分差距也会变大。需要注意的是,赋分制度只是高考选拔过程中的一道环节,还有其它的筛选机制来控制整个招生程序的公平性。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针对赋分制有哪些备考建议? 赋分制对考试带来的影响? 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单独招生? 高职高专是全日制大专吗? 什么是高职高考?

点击访问更多新期教育网的 问答社区资讯

上一条: 40个志愿是40个学校吗?必须填满吗? 下一条: 赋分制对考试带来的影响?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