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玛升学网-免费找学校、免费查专业、免费升学辅导
首页 学习资料 初三语文下册《杂文二篇》知识点

初三语文下册《杂文二篇》知识点

栏目: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1-03-18 15:45 阅读量:249

知识点总结可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学大教育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初三语文下册《杂文二篇》知识点

1.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后期创作主要成就是杂文。在尖锐复杂的民族和阶级斗争中,鲁迅以他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尖锐批判了"新月派"的超阶级的人性论,痛斥了反动的 民族主义文学,批评了"第三种人"的错误观点;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左翼文艺运动,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复古倒退等种种反动罪行。这些杂文后来结成九个集 子,即《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和《且介亭杂文》三集;还有一些散篇,收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里。

2.《夏三虫》和《最先与最后》

这两篇是鲁迅在1925年时写的杂文。

《夏三虫》,写于4月4日,收在《华盖集》中。它写夏天里三种常见昆虫的不同的情貌、行为、心态、德性,并对它们作出不同的评议,借讥讽和痛刺夏三虫以讥刺当时社会上种种邪恶势力。本文援事说理,意趣横生。

(1)想象 主要表现在对蚊子、苍蝇的拟人化的描写上。作者将夏三虫人格化了,写出了它们的心理活动、品性德行。蚊子"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 大议论","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苍蝇不嗜血,只是想"占一些便宜",与蚊子比,"总要算还有一点道德的"。这些昆虫们可谓各异其 面、各异其性情,都活灵活现。这些当然都是虚拟的,模仿寓言故事的写法,有很强的趣味性。

(2)虫喻 情景虽然都是虚拟的,但读者并不感到"虚伪""造作"。文章本身不乏"写实精神":实在针砭时弊,暗刺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反派人物,反 派人物们都能从这些昆虫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纵有画皮在身,也被作者褫夺而光,现出肮脏、丑陋的原形。跳蚤的特点是毫无掩饰,直截了当地伤害人类,使人 联想到凶狠、恶毒、野蛮之人,譬如武夫。蚊子的特点是既伤害人,还要显示出此举的"正义""公正",使人联想到阴险、老谋深算、"堂皇""体面"之人,譬 如政治家、当权者,或者堕落为统治阶级帮凶的反动文人。苍蝇的特点是爱占便宜,同时凭空污人清白,前一特点使人联想到稍有一定地位的官绅,后一特点使人联 想到颠倒黑白、极尽诽谤之能事的仕人,合而言之或许暗刺兼备官绅气和仕人气的反派人物。对于苍蝇,作者还进一步剖析:它正是利用众人的麻木不仁,才得以逍 遥自在,好运久长,子孙繁衍。从中也反映出这种邪恶势力具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基础。因此,明写昆虫,实写恶人,指桑骂槐,听者自明,读者也心领神会。

(3)庄谐 夏三虫全属害虫,本无可严肃讨论的必要,但作者"煞有介事"地认真讨论起来。显出"庄严"的面孔,将害虫的丑恶面目很滑稽地放大了暴露 出来。夏三虫本来彼此半斤八两,作者却"认真"地区分出它们中的"可爱"与"不可爱"的类别来,跳蚤凶狠,血成性,怎么会比蚊子、苍蝇好呢?无非是逗趣罢 了。苍蝇在好的、美的、干净的东西上拉了蝇矢之后,并不反过来嘲笑这东西的不洁,在作者看来,"总要算还有一点道德的"。将极荒诞的人事作正面的"歌 颂",无疑更强化了对荒诞的人事的讽刺,而且让读者读后深思忍俊不禁。

《最先与最后》,写于12月20日,也收在《华盖集》中。本文开篇由《韩非子》中的话引出议题"最先与最后"。再由赛马的妙法联想到中国人的为人处 事。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这是从反面提出"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然后列举校运会中五种不良现象,即互相对骂,动手 对打,退出比赛,佯装跌倒,嗤笑落后。深刻地揭露了一些人的丑恶行为和薄弱的意志。正因为此,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 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四个"少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最缺少的韧的战斗精神。于是他们"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如 此行径,不但改革为难,而且一遇强敌,就会土崩瓦解。这是民族的危机。因此,鲁迅提倡要有"不耻最后"的精神,认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乃正是中国将来的 脊梁"。

此篇短小精悍,含义深刻。于层层剥笋中,突出主旨,高度赞扬了具有韧性的反抗、顽强的战斗精神的勇者。语言幽默犀利,含蓄生动。如"不为最先,不耻 最后"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针"了。对中国人的愚蠢、愚昧进行了嘲讽。再如"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形象地刻 画了他们投机的嘴脸,揭露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思考与讨论

一、作者借蚊子来讽喻哪类人?"哼哼地发一篇议论"借指什么?说说现实生活中这种人的表现。

用"蚊子"借指反动政客,或者堕落为统治阶级帮凶的反动文人。他们既要伤害人,还要显出此举的"公义""公正",来发一大堆议论为自己寻理由,找借口。

二、写苍蝇的文字是为哪类人画像?作者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是长久的?

用"苍蝇"为那些爱占便宜、凭空污人清白、颠倒是非、极尽诽谤之能事的官绅和仕人画像。苍蝇利用众人的麻木不仁,才得以逍遥自在,好运久长,子孙繁衍。从中反映了这种邪恶势力比较深厚的社会基础。

三、《夏三虫》结尾说:"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一句反语,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师法"用做贬义。明写昆虫,实写恶人。是对荒诞的人事,乃至邪恶势力作出的批判与嘲讽。

四、请改动"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中的一个字,使这句话与文中鲁迅的思想一致。本文的论述重点是"不为最先"还是"不耻最后"?

把"不为最先"中的"不"字,换成"要"或"敢"。论述重点是"不耻最后"。

五、略。

六、"中国将来的脊梁"在文中是指哪两种人?为什么说他们"正是中国将来的

脊梁"?

指"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因为这两种人正是"不耻最后"者,他们有责任感,有韧性。

有关资料

1.《夏三虫》

文学描写上有拟人化手法,鲁迅杂文亦常用之。本文即以蚤、蚊、蝇三种夏天的害虫来喻指三种吸血、舐油汗的人。虽然都是害虫,相比起来,鲁迅最厌恶的 是蚊子,因为蚊子在"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可更其讨厌了"。这使我们想起了礼教 吃人的特点,就在于它在吃人之前,还要向人说明他应该被吃的道理。不仅旧礼教,还有一些新教条也有此类作用。这种情况,我们平时所见虽多,但未曾感悟,现 在则可以从鲁迅所勾勒的蚊子的形象里得到启示。文末肯定苍蝇在美好干净的事物上拉上了蝇矢之后,却并不反过来嘲笑它的不洁,总要算还有一点道德的,当然是 指某些人,连这点道德都不讲。所以他说:"古今君子,每以禽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这种讽刺,真是够尖刻的了。

2.《最先与最后》

"不为最先",是怕"出头椽子先烂",怕"枪打出头鸟"。因为中国容不得独异思想,容不得个人突出,所以人们怕做先驱和闯将,而宁可随大流,做缩头 乌龟。鲁迅在《随感录三十八》里所批判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者,即此类人也。既然"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因为跑在最后,也有点独异,要 坚持下来,还得有韧性的战斗精神。而中国人最缺乏这种精神,"所以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 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如此行径,不但改革为难,而且一遇强敌,就会土崩瓦解。这是民族的危机。所以鲁迅提倡要有"不耻最后"的精 神,认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3.后期的鲁迅

后期鲁迅的文艺思想建树甚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导倾向是革命现实主义,它的丰富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关于文艺的本质和特征。鲁迅已清楚地认识到了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并且还认识到阶级社会的文艺,必然带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更是如此, 它应该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底一翼"(《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不仅如此,鲁迅还特别强调文艺的特质,十分注意文艺的典型化问题。

(2)关于文艺创作。鲁迅坚持创作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十分重视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认为"根本的问题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而已集?革命文学》)。在这个前提下,鲁迅还着重就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创作的风格、流派、艺术技巧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

(3)关于文艺作品的构成和种类。鲁迅十分强调文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此,他还就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作了许多具体的论述。如他主张"选材要严, 开掘要深",主张描写上的"白描"手法,语言的个性化和口语化等等。鲁迅还对小说、诗歌、美术等文艺种类特别是杂文作了许多独到的研究,从而把杂文这一文 体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4)关于文艺的产生和发展。鲁迅坚持了文艺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既承认社会生活对文艺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又十分强调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学遗产的重要性。

(5)关于文艺欣赏和批评。鲁迅在许多文章中,都十分注意探讨文艺欣赏的规律,更注意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他认为:"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 果不对了,那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在此基础上,他还反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原则和方 法。

综上所述,鲁迅的一生,是紧跟时代前进的一生;他的思想性格,典型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他在文化上所坚持的方向,就 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鲁迅以他一生的光辉思想和行动证明,他不愧是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本质上 看,鲁迅是位思想家。他之所以从事文艺运动,如他自己所说,是以为文艺最善于改造国民精神。而他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家,则是由于他在文化革命上的功绩。他是 一位文化思想上的革命家,而非政治革命家。人们往往以为思想家必须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或者是有一种可资号召的主义。其实并不尽然。历史上有许多思 想家是以对现实理解的深刻著称,他们虽然没有哲学体系,也不标榜什么主义,但他们的文章和言论足以启迪人心,引导人们前进,对时代所起的作用,远胜过书斋 中创造出来的那些体系和主义。鲁迅就是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理解得非常深刻的思想家。读鲁迅的著作,特别是读他的杂文,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助 于我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鲁迅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著称,但是,他的着眼点显然不在于各种文化派别的"原教旨",而在于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也就是说,鲁迅是从现实情况出发来 评价传统文化,并决定对它的取舍的。他有一篇杂文的题目是:《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就说明他注重的是儒学在现实中的作用,或者说,现实中的权力者是如何 利用孔夫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 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这句话有排山倒海之势,看似非常激烈,但是并不盲目。他是 从现实需要出发,要踏倒的是有碍于生存、温饱和发展的东西,而不是有利于生存、温饱和发展的东西。在另一篇杂文里,他更明确地说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态 度:"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同样从这一立场出发,也提出了"拿来主义"。这种"主义"要求我们根据本 国的需要,放出自己的眼光,来吸取外国文化,而不是任外国人送来有害的东西。这种文化态度,至今看来,仍是可取的。正因为鲁迅是从实际出发来看待文化问 题,所以他的文明批评总是与社会批评联系在一起,从社会问题出发,来挖掘旧文明的根子。如:从儿童被压抑的精神状态,来批判以长者为本位的孝道;从照相之 类,发掘中国人的保守思想和畸形审美心态;从铜镜纹饰的变化,看历代不同的文化心态;从袁世凯称帝时货币贬值所起的恐慌,悟出中国的历史,实质上是"想做 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从"面子"问题,挖出国民思想的虚假性;从《论语》派之提倡超脱现实,剖析隐士文化的矛盾性,等 等。即使有些没有直接与某种文化传统相联系的社会思想,它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鲁迅的杂文,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有历史的纵深感,所以具 有它的深刻性。既然有现实针对性,就必然要介入社会斗争。在斗争中,鲁迅始终站在社会正义这一边,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并且用他锋利 的笔,戳穿虚伪的假面,揭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

有些人指责鲁迅的文笔太尖刻,说他太喜欢骂人,但从论战的实际情况看,鲁迅倒常是后发制人的。比如,梁实秋以"卢布说"的大帽子来扣左翼作家在先, 鲁迅才骂他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拿卢布"在当时是可以置死的罪名,而"乏走狗"之类,则只不过是揭露性的言辞而已。所以鲁迅主张出版杂文集 子时,应将对方的文字也收入,才能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否则还以为一方在对空打太极拳。现在,对手的文字大抵已经泯灭,于是只觉得鲁迅的杂文尖刻了。

但是,要读懂鲁迅的杂文,也确实不很容易。这需要有相当的社会阅历和历史知识。鲁迅在1936年4月2日复颜黎民小朋友的信中,就说:"拿我的那些 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到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而一旦读懂了,那就会得益无穷。每读一遍,就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中国近现代社会,表层 的

变动虽然很大,但深层文化却触动不够,旧的思维模式保留得很多。鲁迅所批评

的是深层文化,所以他的杂文至今读来,仍很有现实感。当然,这也并非好事。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鲁迅自然也有缺点,也有判断失误之处,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就总体而论,他的大多数见解,至今看来,仍是正确和深刻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这是非常 难得的。因此,他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但也正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有些青年作家觉得他妨碍了自己形象的树立,所以把他当做一块"老石头",想要踢开他。这种 情况并不新奇,在鲁迅生前就有。所以他在《三闲集》后面附印了自己的译著书目,并且说:"对于为了远大的目的,并非因个人之利而攻击我者,无论用怎样的方 法,我全都没齿无怨言。但对于只想以笔墨问世的青年,我现在却敢据几年的经验,以诚恳的心,进一个苦口的忠告。那就是:不断地努力一些,切勿想以一年半 载,几篇文字和几本期刊,便立了空前绝后的大勋业。还有一点,是: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使他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 大。初出阵的时候,幼稚和浅薄都不要紧,然而也须不断地生长起来才好。"这段话,对于今之某些想否定鲁迅的青年作家,大概也仍然适用的。鲁迅不是靠人为的 吹捧而伟大,他是以自己的作品显示出他的不朽。拂去鲁迅身上涂抹的东西,这才是真的鲁迅,伟大的鲁迅。

有了学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下册《杂文二篇》知识点,大家感觉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更要及时关注学大教育官网初三语文栏目了。

  • 分享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底部图片

推荐阅读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2020(3) 【初三语文下册知识点】话说中国画知识点 初三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知识点 【初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板桥题画二则知识点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2020(2) 【初三语文下册知识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知识点

想了解更多木玛升学网的学习资料资讯,请访问: 学习资料

本文来源:https://gz.55zs.com/content/detail/20324

上一条: 2016年初三语文第五单元课文伟大的悲剧测试卷 下一条: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知识点-诗经两首集锦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数据
我要评论
  • 取消
热门应用
升学选择
高考资讯
高考志愿
高职单招
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用户注册协议
用户隐私保护协议
合作加盟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1150-155
意见邮箱: mumaedu@qq.com
  • 木玛升学网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木玛升学网公众号
© 2010-2023 成都木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32581号-2
登录广告
获取验证码
请点击刷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登录

当前微信帐号还未绑定手机号,请先绑定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学校对比
    开始对比
    志愿填报指导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