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年级上册⽣物知识点

学习方法 2021-07-14 309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本篇⽂章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初中⼋年级上册⽣物知识点》,供⼤家借鉴。

2019初中⼋年级上册⽣物知识点篇⼀

第2节微物⽣与⼈类关系

⼀、微⽣物与⾷品

1、酵母菌:是⼀类单细胞真菌,⼴泛⽤于⾷品和发酵⼯业。如烤制⾯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于酿醋。

3、乳酸菌:⽤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乳酸。

4、⼤型真菌:如蘑菇、⽊⽿、灵芝等可以直接⾷⽤或制药。

⼆、微⽣物与疾病

1、寄⽣在⼈体表⾯或体内,使⼈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种病毒引起的,它寄⽣在⼈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体免疫能⼒下降。

2、菌痢是⼀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物。

3、本⾝致病物质或毒素使⼈患病:如黄曲霉产⽣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后会使⼈、畜中毒。

三、微⽣物与医药

1、提供维⽣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素,可提供医药⽤。

2、抗⽣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的抗⽣素;链霉素、⾦霉素、卡那霉素和庆⼤霉素等抗⽣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的。

四、微⽣物的应⽤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产⽅⾯得到应⽤。

2、⽣产沼⽓;利⽤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沼⽓。

3、⽤于基因⼯程:涌过基因⼯程⽤微⽣物产胰岛素、⼄肝疫苗、⼲扰素等。

4、⽣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物⼤量⽣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治理环境污染等⽅⾯也有⼴阔的应⽤前景。

2019初中⼋年级上册⽣物知识点篇⼆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

1.2⽔螅

运动:⾝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相通,⾷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螅后,从母体脱落,独⽴⽣活

1.3腔肠动物与⼈类的关系

⾷⽤:海蜇,营养价值⾼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

2.2涡⾍(前端三⾓形,有⿊⾊眼点感光)

运动:⾝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防御。

消化:腹⾯有⼜,⼜内有咽,咽可伸出⼜外,捕⾷,⾷物肠内消化,残渣由⼜排出

2.3扁形动物与⼈类的关系

多数寄⽣在⼈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殖器官发达,威胁⼈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质层,有⼜有

3.2蛔⾍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的⾓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层细胞组成,寄⽣在⼈的⼩肠内,吸⾷半消化的⾷糜,前端有⼜,后端有

⽣殖:⽣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类的关系

蛔⾍病威胁⼈体健康,蛔⾍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卫⽣,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是⾃由⽣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或疣⾜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与刚⽑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可以蠕动,以⼟壤中有机物为⾷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质和黏液,形成蛋⽩质环在环带外⾯,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细⾎管,氧⽓可溶于黏液进⼊⽑线⾎管,⼆氧化碳由⽑细⾎管排出

4.3沙蚕

⽣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这些突起称为疣⾜,⽤于爬⾏和游泳

4.4蛭

⽣活在⽔⽥、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蛙,家畜及⼈的⽪肤上,吸⾷⾎液

4.5环节动物与⼈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于⽣产抗⾎栓药物;蚯蚓疏松⼟壤,提⾼⼟壤肥⼒,也是优良的蛋⽩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类群)

⾝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

5.2双壳类:河蚌、⽂蛤、扇贝等

外形:⾝体表⾯有外套膜,外有两⽚⼤⼩相似的⽯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

运动:⾜

摄⾷:吸⽔管吸⽔,并摄取⽔中⾷物颗粒

排泄:排⽔管排⽔,并排出⾷物残渣

呼吸:利⽤鳃与⽔流交换进⾏⽓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类的关系

⽔产养殖、⾷⽤、药⽤、装饰

作为寄⽣⾍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骼,⾝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的结构特征

昆⾍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对触⾓,三对⾜,⼀般有两对翅等

6.3蝗⾍的结构特征

头部:⼀对触⾓——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个复眼(许多⼩眼,主要作⽤)

⼜器——摄⾷

腹部:三对⾜——跳跃

两对翅——飞⾏

内脏器官

(触⾓和⾜是附肢,分节)

体表:⽓门——呼吸

外⾻骼(⼏丁质,蛋⽩质),较硬——保护,防⽌⽔分蒸发(外⾻骼限制⽣长,会定期蜕⽪,直⾄发育为成⾍)

6.4节肢动物与⼈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的⾷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个类群,淡⽔鱼1000多种,海⽔鱼2000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撑整个⾝体

⾝体分头部、躯⼲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多呈流线型——减⼩⽔中运动的阻⼒;两侧有发达的肌⾁——运动,通过尾部、躯⼲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体表有鳞⽚,鳞⽚表⾯有黏液——保护⾝体鳃有鳃丝,密布⽑细⾎管——呼吸,鱼的⼜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从⼜流⼊,经过鳃丝,⽔中氧渗⼊⽑细⾎管,⼆氧化碳由⽑细⾎管渗出⽔中,随⽔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污染等,鱼类⾯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中并在⽔中受精,幼体蝌蚪⽣活在⽔中,⽤鳃呼吸;成体⼤多⽣活在陆地上,也可在⽔中游泳,⽤肺呼吸,⽪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鳃呼吸,⽔中⽣活,

眼后有⿎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孔——呼吸时⽓体进⼊

前肢短⼩——⽀撑⾝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肤*露,分泌黏液,⽪肤内布满⽑细⾎管,——⽓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类的关系

农⽥害⾍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域减少,它们的⽣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乱捕乱杀

9.爬⾏动物

9.1爬⾏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质的鳞⽚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鳄、蛇、⻳、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

⽪肤⼲燥,表⾯覆盖⾓质的鳞⽚——保护⾝体,减少⽔分蒸发

肺⽐青蛙发达,⽓体交换能⼒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活)

受精卵较⼤——养料充⾜含⽔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类的关系

⼊药

捕⾷害⾍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

有喙⽆齿——喙啄取⾷物,⾷量⼤,消化能⼒强

肺呼吸,⽓囊辅助——呼吸作⽤旺盛(吸⽓时⼀部分⽓体进⼊⽓囊,呼⽓时,⽓囊⾥的⽓体返回肺内,进⾏⽓体交换)

⼼跳快,体温⾼⽽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

飞⾏特点:

体表覆⽻,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型⽻⽑——翼搏击空⽓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飞

⾻骼轻、薄、坚固,有些⾻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有龙⾻突,(供动翼肌的作⽤)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改变,鱼,两栖动物,爬⾏动物

10.3与⼈类的关系

捕⾷害⾍

⾷物来源

观赏

维持⽣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成活率

⽛齿有门齿、⽝齿、⾅齿——撕咬、切断、咀嚼⾷物,提⾼摄⾷和消化能⼒

⾼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类⽣活的关系

⾷物来源

⽪⽑

导盲⽝,警⽝,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哺乳动物的⾏⾛、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肌⾁

⾻与⾻通过关节相连成⾻骼

⾻骼上的肌⾁叫⾻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关节和肌⾁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骼肌收缩——⾻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运动屈肘和收肘动作:肱⼆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屈肘;肱⼆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伸肘

12.4运动系统

运动的完成不仅由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互配合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为

13.1先天性⾏为

动物⽣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由⽣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为

先天性⾏为是学习⾏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等,学习能⼒越强,学习⾏为越复杂

13.3探究⼩⿏⾛迷宫获取⾷物的学习⾏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为

14.1社会⾏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御敌、繁衍后代等⽅⾯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

蝶类雌⾍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合成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或⼲扰雌雄⾍之间通讯,达到控制害⾍的⽬的

14.5社会⾏为对动物⽣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物圈中的作⽤

15.1维持⽣态平衡

⽣态平衡:在⽣态系统中,⽣物的种类、各种⽣物的数量和所占的⽐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态平衡

15.2促进⽣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分解有机物产⽣释放能量,产⽣⼆氧化碳和⽔、⽆机盐等物质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空⽓、⽔、⼟壤,⽣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眼可见的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露,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和鞭⽑(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物称为原核⽣物

16.3细菌的⽣殖

依靠分裂进⾏⽣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物称为真核⽣物

青霉的结构:直⽴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殖

通过产⽣孢⼦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然界中的作⽤

⽣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的有机物分解为⼆氧化碳和⽆机盐,供绿⾊植物制造有机物使⽤,维持⽣态平衡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癣、⾜癣等,棉花枯萎病、⽔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

地⾐、⾖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

酵母菌:制作馒头⾯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品的保存:防⽌⾷品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成甲烷,净化污⽔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常微⼩,⼀般⽤纳⽶表⽰⼤⼩

根据感染⽣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活,只能侵⼊其他⽣物细胞才能进⾏⽣命活动

繁殖:靠⾃⼰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类的关系

导致⼈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产,⽣物杀⾍剂

18.⽣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主要根据⽣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理功能),把⽣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类群的特征进⾏科学的描述

18.2⽣物分类的等级

⽣物分类的等级从⾼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科、属、种

18.3种

种是⽣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不同种类的⽣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他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亲缘关系越远

19.⽣物多样性

19.1⽣物多样性的含义

⽣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物多样性⾯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物质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使遗传多样性也⾯临威胁

19.3⽣物多样性⾯临的威胁的原因

⼈⼜快速增长,⽣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如森林资源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环境污染、⾃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侵等

19.4保护⽣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然保护区是保护⽣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将濒危⽣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和⽔族馆等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物多样性的宣传,提⾼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9初中⼋年级上册⽣物知识点篇三

1、按⾏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为分为:攻击⾏为、取⾷⾏为、防御⾏为、繁殖⾏为、迁徙⾏为等;⽽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为和学习⾏为。

2、先天性⾏为指动物⽣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为,对维持最基本的⽣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取⾷。

学习⾏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由⽣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为。动物越⾼等,学习能⼒越强,适应环境能⼒也就越强,对⽣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为:营群体⽣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活,从⽽具有的⾏为。(注意:并⾮所有营群体⽣活的动物都具社会⾏为,如蝗⾍群体没有。)

4、社会⾏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物考点成⼀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某种⾏为反应的现象。分⼯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式有动作、声⾳、和⽓味等。

6、蝶蛾类昆⾍的雌⾍可产⽣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性外激素诱杀昆⾍或⼲扰使昆⾍不能识别同种昆⾍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某种⾏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较远的地⽅放的⼀些⾷物中,应既有⾁⾷又有植⾷。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性,有的为植⾷性,有的则为杂⾷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性,蚂蚁⽣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湿度为90%~95%,饲养沙⼟含⽔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持假设。蚂蚁初⼆⽣物考点的通讯⽅式之⼀是依靠⽓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上册⽣物知识点北师⼤版【三篇】 初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三篇】 七年级下册⽣物知识点(2017) 初中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四篇】 七年级《⽣物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下一条: 2021初⼆下册语⽂教学计划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